TOP

Product desciption

商品介紹

MORE
經典琺瑯盤A
MORE
經典琺瑯盤B
MORE
經典琺瑯盤C
MORE
經典琺瑯盤D
MORE
經典琺瑯盤E
MORE
經典琺瑯盤F
MORE
經典琺瑯盤G
MORE
經典琺瑯盤H
MORE
經典琺瑯盤H
MORE
經典琺瑯盤I
MORE
經典花鳥盤A
MORE
經典花鳥盤B
12
經典琺瑯盤A

琺瑯在伊朗稱作MinaKari,英文為Enamel,是銅器上釉料後高溫燒烤,以手繪的方式製成的半瓷器,比起純瓷器來說質輕,也好保存久不褪色。​

最早的琺瑯作品早在波斯薩珊王朝Sassanid Empire (西元224年~西元650年)期間被發現;隨後蒙古人、阿拉伯人攻打進波斯時通過絲綢之路,直接將這種藝術形式也傳播到了印度、中國…等其他國家。

作法:

1. 師傅將銅以手工或半手工的方式製作出外型(花瓶、盤子、高腳碗杯…等),之後用硫酸清洗表面。

2. 塗上白色釉料高溫(800~900度)燒烤1~2分鐘,重複3次。(白色釉料需要烤多次,才能確保銅不接觸空氣避免氧化;此外這個步驟進行上容易因塗料不均勻、或高溫不均勻燒烤產生報廢品。)

3. 以畫筆用天然染料上色,每畫一種顏色就需要高溫(750~800度)燒過,讓顏色附著在白釉上,才能再畫下一層。

4. 上述過程重複至作品完成。

保養:

1. 可以用溫水和海綿清洗,琺瑯圖案上有層透明的釉面

2. 不要用粗糙的海綿清洗,會造成刮痕或損壞。

3. 不要用尖銳物體在琺瑯表面割劃。

4. 不要放置高溫環境,過熱會損壞琺瑯質的顏色並燒壞它

 

材質:黃銅、紅銅、白釉料、天然染料

產地:伊朗Iran

經典琺瑯盤B

琺瑯在伊朗稱作MinaKari,英文為Enamel,是銅器上釉料後高溫燒烤,以手繪的方式製成的半瓷器,比起純瓷器來說質輕,也好保存久不褪色。​

最早的琺瑯作品早在波斯薩珊王朝Sassanid Empire (西元224年~西元650年)期間被發現;隨後蒙古人、阿拉伯人攻打進波斯時通過絲綢之路,直接將這種藝術形式也傳播到了印度、中國…等其他國家。

作法:

1. 師傅將銅以手工或半手工的方式製作出外型(花瓶、盤子、高腳碗杯…等),之後用硫酸清洗表面。

2. 塗上白色釉料高溫(800~900度)燒烤1~2分鐘,重複3次。(白色釉料需要烤多次,才能確保銅不接觸空氣避免氧化;此外這個步驟進行上容易因塗料不均勻、或高溫不均勻燒烤產生報廢品。)

3. 以畫筆用天然染料上色,每畫一種顏色就需要高溫(750~800度)燒過,讓顏色附著在白釉上,才能再畫下一層。

4. 上述過程重複至作品完成。

保養:

1. 可以用溫水和海綿清洗,琺瑯圖案上有層透明的釉面

2. 不要用粗糙的海綿清洗,會造成刮痕或損壞。

3. 不要用尖銳物體在琺瑯表面割劃。

4. 不要放置高溫環境,過熱會損壞琺瑯質的顏色並燒壞它

 

材質:黃銅、紅銅、白釉料、天然染料

產地:伊朗Iran

經典琺瑯盤C

琺瑯在伊朗稱作MinaKari,英文為Enamel,是銅器上釉料後高溫燒烤,以手繪的方式製成的半瓷器,比起純瓷器來說質輕,也好保存久不褪色。​

最早的琺瑯作品早在波斯薩珊王朝Sassanid Empire (西元224年~西元650年)期間被發現;隨後蒙古人、阿拉伯人攻打進波斯時通過絲綢之路,直接將這種藝術形式也傳播到了印度、中國…等其他國家。

作法:

1. 師傅將銅以手工或半手工的方式製作出外型(花瓶、盤子、高腳碗杯…等),之後用硫酸清洗表面。

2. 塗上白色釉料高溫(800~900度)燒烤1~2分鐘,重複3次。(白色釉料需要烤多次,才能確保銅不接觸空氣避免氧化;此外這個步驟進行上容易因塗料不均勻、或高溫不均勻燒烤產生報廢品。)

3. 以畫筆用天然染料上色,每畫一種顏色就需要高溫(750~800度)燒過,讓顏色附著在白釉上,才能再畫下一層。

4. 上述過程重複至作品完成。

保養:

1. 可以用溫水和海綿清洗,琺瑯圖案上有層透明的釉面

2. 不要用粗糙的海綿清洗,會造成刮痕或損壞。

3. 不要用尖銳物體在琺瑯表面割劃。

4. 不要放置高溫環境,過熱會損壞琺瑯質的顏色並燒壞它

 

材質:黃銅、紅銅、白釉料、天然染料

產地:伊朗Iran

經典琺瑯盤D

琺瑯在伊朗稱作MinaKari,英文為Enamel,是銅器上釉料後高溫燒烤,以手繪的方式製成的半瓷器,比起純瓷器來說質輕,也好保存久不褪色。​

最早的琺瑯作品早在波斯薩珊王朝Sassanid Empire (西元224年~西元650年)期間被發現;隨後蒙古人、阿拉伯人攻打進波斯時通過絲綢之路,直接將這種藝術形式也傳播到了印度、中國…等其他國家。

作法:

1. 師傅將銅以手工或半手工的方式製作出外型(花瓶、盤子、高腳碗杯…等),之後用硫酸清洗表面。

2. 塗上白色釉料高溫(800~900度)燒烤1~2分鐘,重複3次。(白色釉料需要烤多次,才能確保銅不接觸空氣避免氧化;此外這個步驟進行上容易因塗料不均勻、或高溫不均勻燒烤產生報廢品。)

3. 以畫筆用天然染料上色,每畫一種顏色就需要高溫(750~800度)燒過,讓顏色附著在白釉上,才能再畫下一層。

4. 上述過程重複至作品完成。

保養:

1. 可以用溫水和海綿清洗,琺瑯圖案上有層透明的釉面

2. 不要用粗糙的海綿清洗,會造成刮痕或損壞。

3. 不要用尖銳物體在琺瑯表面割劃。

4. 不要放置高溫環境,過熱會損壞琺瑯質的顏色並燒壞它

 

材質:黃銅、紅銅、白釉料、天然染料

產地:伊朗Iran

尺寸:直徑24cm

經典琺瑯盤E

琺瑯在伊朗稱作MinaKari,英文為Enamel,是銅器上釉料後高溫燒烤,以手繪的方式製成的半瓷器,比起純瓷器來說質輕,也好保存久不褪色。​

最早的琺瑯作品早在波斯薩珊王朝Sassanid Empire (西元224年~西元650年)期間被發現;隨後蒙古人、阿拉伯人攻打進波斯時通過絲綢之路,直接將這種藝術形式也傳播到了印度、中國…等其他國家。

作法:

1. 師傅將銅以手工或半手工的方式製作出外型(花瓶、盤子、高腳碗杯…等),之後用硫酸清洗表面。

2. 塗上白色釉料高溫(800~900度)燒烤1~2分鐘,重複3次。(白色釉料需要烤多次,才能確保銅不接觸空氣避免氧化;此外這個步驟進行上容易因塗料不均勻、或高溫不均勻燒烤產生報廢品。)

3. 以畫筆用天然染料上色,每畫一種顏色就需要高溫(750~800度)燒過,讓顏色附著在白釉上,才能再畫下一層。

4. 上述過程重複至作品完成。

保養:

1. 可以用溫水和海綿清洗,琺瑯圖案上有層透明的釉面

2. 不要用粗糙的海綿清洗,會造成刮痕或損壞。

3. 不要用尖銳物體在琺瑯表面割劃。

4. 不要放置高溫環境,過熱會損壞琺瑯質的顏色並燒壞它

 

材質:黃銅、紅銅、白釉料、天然染料

產地:伊朗Iran

經典琺瑯盤F

琺瑯在伊朗稱作MinaKari,英文為Enamel,是銅器上釉料後高溫燒烤,以手繪的方式製成的半瓷器,比起純瓷器來說質輕,也好保存久不褪色。​

最早的琺瑯作品早在波斯薩珊王朝Sassanid Empire (西元224年~西元650年)期間被發現;隨後蒙古人、阿拉伯人攻打進波斯時通過絲綢之路,直接將這種藝術形式也傳播到了印度、中國…等其他國家。

作法:

1. 師傅將銅以手工或半手工的方式製作出外型(花瓶、盤子、高腳碗杯…等),之後用硫酸清洗表面。

2. 塗上白色釉料高溫(800~900度)燒烤1~2分鐘,重複3次。(白色釉料需要烤多次,才能確保銅不接觸空氣避免氧化;此外這個步驟進行上容易因塗料不均勻、或高溫不均勻燒烤產生報廢品。)

3. 以畫筆用天然染料上色,每畫一種顏色就需要高溫(750~800度)燒過,讓顏色附著在白釉上,才能再畫下一層。

4. 上述過程重複至作品完成。

保養:

1. 可以用溫水和海綿清洗,琺瑯圖案上有層透明的釉面

2. 不要用粗糙的海綿清洗,會造成刮痕或損壞。

3. 不要用尖銳物體在琺瑯表面割劃。

4. 不要放置高溫環境,過熱會損壞琺瑯質的顏色並燒壞它

 

材質:黃銅、紅銅、白釉料、天然染料

產地:伊朗Iran

尺寸:直徑21cm

經典琺瑯盤G

琺瑯在伊朗稱作MinaKari,英文為Enamel,是銅器上釉料後高溫燒烤,以手繪的方式製成的半瓷器,比起純瓷器來說質輕,也好保存久不褪色。​

最早的琺瑯作品早在波斯薩珊王朝Sassanid Empire (西元224年~西元650年)期間被發現;隨後蒙古人、阿拉伯人攻打進波斯時通過絲綢之路,直接將這種藝術形式也傳播到了印度、中國…等其他國家。

作法:

1. 師傅將銅以手工或半手工的方式製作出外型(花瓶、盤子、高腳碗杯…等),之後用硫酸清洗表面。

2. 塗上白色釉料高溫(800~900度)燒烤1~2分鐘,重複3次。(白色釉料需要烤多次,才能確保銅不接觸空氣避免氧化;此外這個步驟進行上容易因塗料不均勻、或高溫不均勻燒烤產生報廢品。)

3. 以畫筆用天然染料上色,每畫一種顏色就需要高溫(750~800度)燒過,讓顏色附著在白釉上,才能再畫下一層。

4. 上述過程重複至作品完成。

保養:

1. 可以用溫水和海綿清洗,琺瑯圖案上有層透明的釉面

2. 不要用粗糙的海綿清洗,會造成刮痕或損壞。

3. 不要用尖銳物體在琺瑯表面割劃。

4. 不要放置高溫環境,過熱會損壞琺瑯質的顏色並燒壞它

 

材質:黃銅、紅銅、白釉料、天然染料

產地:伊朗Iran

尺寸:直徑30cm

經典琺瑯盤H

琺瑯在伊朗稱作MinaKari,英文為Enamel,是銅器上釉料後高溫燒烤,以手繪的方式製成的半瓷器,比起純瓷器來說質輕,也好保存久不褪色。​

最早的琺瑯作品早在波斯薩珊王朝Sassanid Empire (西元224年~西元650年)期間被發現;隨後蒙古人、阿拉伯人攻打進波斯時通過絲綢之路,直接將這種藝術形式也傳播到了印度、中國…等其他國家。

作法:

1. 師傅將銅以手工或半手工的方式製作出外型(花瓶、盤子、高腳碗杯…等),之後用硫酸清洗表面。

2. 塗上白色釉料高溫(800~900度)燒烤1~2分鐘,重複3次。(白色釉料需要烤多次,才能確保銅不接觸空氣避免氧化;此外這個步驟進行上容易因塗料不均勻、或高溫不均勻燒烤產生報廢品。)

3. 以畫筆用天然染料上色,每畫一種顏色就需要高溫(750~800度)燒過,讓顏色附著在白釉上,才能再畫下一層。

4. 上述過程重複至作品完成。

保養:

1. 可以用溫水和海綿清洗,琺瑯圖案上有層透明的釉面

2. 不要用粗糙的海綿清洗,會造成刮痕或損壞。

3. 不要用尖銳物體在琺瑯表面割劃。

4. 不要放置高溫環境,過熱會損壞琺瑯質的顏色並燒壞它

 

材質:黃銅、紅銅、白釉料、天然染料

產地:伊朗Iran

尺寸:直徑35cm

經典琺瑯盤H

琺瑯在伊朗稱作MinaKari,英文為Enamel,是銅器上釉料後高溫燒烤,以手繪的方式製成的半瓷器,比起純瓷器來說質輕,也好保存久不褪色。​

最早的琺瑯作品早在波斯薩珊王朝Sassanid Empire (西元224年~西元650年)期間被發現;隨後蒙古人、阿拉伯人攻打進波斯時通過絲綢之路,直接將這種藝術形式也傳播到了印度、中國…等其他國家。

作法:

1. 師傅將銅以手工或半手工的方式製作出外型(花瓶、盤子、高腳碗杯…等),之後用硫酸清洗表面。

2. 塗上白色釉料高溫(800~900度)燒烤1~2分鐘,重複3次。(白色釉料需要烤多次,才能確保銅不接觸空氣避免氧化;此外這個步驟進行上容易因塗料不均勻、或高溫不均勻燒烤產生報廢品。)

3. 以畫筆用天然染料上色,每畫一種顏色就需要高溫(750~800度)燒過,讓顏色附著在白釉上,才能再畫下一層。

4. 上述過程重複至作品完成。

保養:

1. 可以用溫水和海綿清洗,琺瑯圖案上有層透明的釉面

2. 不要用粗糙的海綿清洗,會造成刮痕或損壞。

3. 不要用尖銳物體在琺瑯表面割劃。

4. 不要放置高溫環境,過熱會損壞琺瑯質的顏色並燒壞它

 

材質:黃銅、紅銅、白釉料、天然染料

產地:伊朗Iran

尺寸:直徑20cm

經典琺瑯盤I

琺瑯在伊朗稱作MinaKari,英文為Enamel,是銅器上釉料後高溫燒烤,以手繪的方式製成的半瓷器,比起純瓷器來說質輕,也好保存久不褪色。​

最早的琺瑯作品早在波斯薩珊王朝Sassanid Empire (西元224年~西元650年)期間被發現;隨後蒙古人、阿拉伯人攻打進波斯時通過絲綢之路,直接將這種藝術形式也傳播到了印度、中國…等其他國家。

作法:

1. 師傅將銅以手工或半手工的方式製作出外型(花瓶、盤子、高腳碗杯…等),之後用硫酸清洗表面。

2. 塗上白色釉料高溫(800~900度)燒烤1~2分鐘,重複3次。(白色釉料需要烤多次,才能確保銅不接觸空氣避免氧化;此外這個步驟進行上容易因塗料不均勻、或高溫不均勻燒烤產生報廢品。)

3. 以畫筆用天然染料上色,每畫一種顏色就需要高溫(750~800度)燒過,讓顏色附著在白釉上,才能再畫下一層。

4. 上述過程重複至作品完成。

保養:

1. 可以用溫水和海綿清洗,琺瑯圖案上有層透明的釉面

2. 不要用粗糙的海綿清洗,會造成刮痕或損壞。

3. 不要用尖銳物體在琺瑯表面割劃。

4. 不要放置高溫環境,過熱會損壞琺瑯質的顏色並燒壞它

 

材質:黃銅、紅銅、白釉料、天然染料

產地:伊朗Iran

尺寸:直徑29cm

經典花鳥盤A

琺瑯在伊朗稱作MinaKari,英文為Enamel,是銅器上釉料後高溫燒烤,以手繪的方式製成的半瓷器,比起純瓷器來說質輕,也好保存久不褪色。​

最早的琺瑯作品早在波斯薩珊王朝Sassanid Empire (西元224年~西元650年)期間被發現;隨後蒙古人、阿拉伯人攻打進波斯時通過絲綢之路,直接將這種藝術形式也傳播到了印度、中國…等其他國家。

作法:

1. 師傅將銅以手工或半手工的方式製作出外型(花瓶、盤子、高腳碗杯…等),之後用硫酸清洗表面。

2. 塗上白色釉料高溫(800~900度)燒烤1~2分鐘,重複3次。(白色釉料需要烤多次,才能確保銅不接觸空氣避免氧化;此外這個步驟進行上容易因塗料不均勻、或高溫不均勻燒烤產生報廢品。)

3. 以畫筆用天然染料上色,每畫一種顏色就需要高溫(750~800度)燒過,讓顏色附著在白釉上,才能再畫下一層。

4. 上述過程重複至作品完成。

保養:

1. 可以用溫水和海綿清洗,琺瑯圖案上有層透明的釉面

2. 不要用粗糙的海綿清洗,會造成刮痕或損壞。

3. 不要用尖銳物體在琺瑯表面割劃。

4. 不要放置高溫環境,過熱會損壞琺瑯質的顏色並燒壞它

 

材質:黃銅、紅銅、白釉料、天然染料

產地:伊朗Iran

尺寸:直徑20cm

經典花鳥盤B

琺瑯在伊朗稱作MinaKari,英文為Enamel,是銅器上釉料後高溫燒烤,以手繪的方式製成的半瓷器,比起純瓷器來說質輕,也好保存久不褪色。​

最早的琺瑯作品早在波斯薩珊王朝Sassanid Empire (西元224年~西元650年)期間被發現;隨後蒙古人、阿拉伯人攻打進波斯時通過絲綢之路,直接將這種藝術形式也傳播到了印度、中國…等其他國家。

作法:

1. 師傅將銅以手工或半手工的方式製作出外型(花瓶、盤子、高腳碗杯…等),之後用硫酸清洗表面。

2. 塗上白色釉料高溫(800~900度)燒烤1~2分鐘,重複3次。(白色釉料需要烤多次,才能確保銅不接觸空氣避免氧化;此外這個步驟進行上容易因塗料不均勻、或高溫不均勻燒烤產生報廢品。)

3. 以畫筆用天然染料上色,每畫一種顏色就需要高溫(750~800度)燒過,讓顏色附著在白釉上,才能再畫下一層。

4. 上述過程重複至作品完成。

保養:

1. 可以用溫水和海綿清洗,琺瑯圖案上有層透明的釉面

2. 不要用粗糙的海綿清洗,會造成刮痕或損壞。

3. 不要用尖銳物體在琺瑯表面割劃。

4. 不要放置高溫環境,過熱會損壞琺瑯質的顏色並燒壞它

 

材質:黃銅、紅銅、白釉料、天然染料

產地:伊朗Iran

尺寸:直徑24cm